游戏讲解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剧本复盘知识 > 游戏讲解 > >

剧本杀不眠之夜“沉浸式剧场”何以风靡?

发布时间:2022-08-25
来源:未知

    1968年的春天,美国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在的《TDR戏剧评论》上提出了环境戏剧这一概念。
 
    所谓环境戏剧,就是让演员穿梭在观众之间表演,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层次的沉浸在故事里。观众也不仅局限于座位的观看位置,而是可以随意走动,用不同视角来观演。
 
    由此,环境戏剧便演化成了沉浸式剧场,也发展成了如今相对成熟和流行的艺术形式。它将多媒体、虚拟现实、三维实境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,视听体验更震撼、观演互动更充分。
 
    Punkdrunk最近也在和一家叫Niantic的AR公司建立合作,借助这个曾经为宝可梦和哈利波特游戏提供体感互动支持的力量,Punkdrunk试图把游戏感融入到沉浸式体验里。
 
    沉浸式戏剧最早起源于英国,比起传统的剧场,它没有固定的座位,也没有强制的主线,观众可以跟随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去了解故事,甚至可以二刷三刷,每次都能看到不同角色不一样的故事。
 
    2011年,实验戏剧“sleepnomore”(《不眠之夜》)在纽约McKittrick酒店上演,才真正让沉浸式剧场走入大众视野。
 
    不少知名女演员成为《不眠之夜》的忠实粉丝,如麦当娜、娜塔丽·波特曼、杰西卡·查斯顿......
剧本杀不眠之夜
    2016年年底,《不眠之夜》正式进军上海。“这是我们希望的最美丽、最出色的版本”,该剧联合导演、Punchdrunk艺术总监FelixBarrett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表示,“在中国的这个制作中,每块砖、每个走廊、电梯和楼梯,都是特别设计的。”
 
    在《不眠之夜》售票开始后,短时间内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。每场戏剧的上座率95%,复购率达到30%。
 
    不过第一次进入中国且获得如此巨大的瞩目追捧,《不眠之夜》也被一些观众吐槽体验感不佳,包括售票渠道窄、只有官网可以买到,很容易错过场次;
 
    由于这种沉浸式剧场的互动模式比较新颖,很多国内的观众并不明白演员需要自己配合做什么,当观众被选择互动时,往往会感到尴尬大于幸运。
 
    最无奈的是每场观影人数过多,从“沉浸式体验”变成了“淹没式体验”,被从拥挤的人群挡在外围难以近距离观看表演。
 
    不过一切都指向《不眠之夜》彼时的火爆,就算凑个热闹也想体验一次。
 
    《不眠之夜》叫好又叫座,同时引领了整个戏剧界。
 
    美国媒体“无边界”对全球沉浸产业创作者的采访中,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自己从事沉浸体验项目开发是受到《不眠之夜》的启发和影响。

剧本杀复盘
剧本推荐